销售有毒有害降糖保健品、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白酒、非法经营伪劣农药、非法采矿……11日,山西省公安厅公布10起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典型案例,涉及食品、药品、生态环境和知识产权等领域。
当日,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,山西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总队长刘元平介绍,山西省公安厅在2016年发布了《山西省公安机关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举报奖励实施办法》,举报最高奖励20万元;今年2月,山西省自然资源厅、山西省公安厅、山西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《山西省非法违法采矿线索举报奖励办法》,举报最高奖励50万元。
10起典型案例包括太原罗某飞等人销售有毒有害降糖保健品案,临汾洪洞“11.16”假冒注册商标白酒案,长治“1.08”非法经营烟草案,运城永济赵某光等人非法经营伪劣农药案,阳泉平定“4.5”非法采矿案,吕梁离石刘某堂等人生产、销售假药案,晋城高平谢某飞等人生产、销售伪劣医疗器械案,运城永济胡某恩等人污染环境案,忻州代县郑某田等人污染环境案,晋中开发区吴某臣等人假冒注册商标的润滑油案。
其中,太原罗某飞等人销售有毒有害降糖保健品案。2021年2月,太原市公安局侦破一起销售有毒、有害降糖保健品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,现场查获大量降糖类保健食品。经检测,涉案食品含有保健食品中禁止添加的药品成分。经查,2019年以来,罗某飞等人租用国外服务器、购买域名,通过互联网虚假宣传、添加有降糖需求的人群为微信好友并发展为客户,销售有毒有害的降糖保健品,销售范围涉及全国多个省份。2021年9月1日,太原市杏花岭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依法作出判决,罗某飞等2人犯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。
临汾洪洞“11.16”假冒注册商标白酒案。2021年11月,临汾市洪洞县公安局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白酒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,捣毁生产、销售窝点2处,现场查获白酒灌装生产设备,假冒商标标识,假冒品牌白酒成品、半成品。经查,2019年1月以来,犯罪嫌疑人杨某强在未取得相关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,购买假冒白酒商标标识的成套包装,用低端酒勾兑灌装知名高端白酒,销售给曾某宝。犯罪嫌疑人曾某宝以酒类经营公司的名义,通过浏览器嵌入广告推广等方式欺骗消费者购买,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。目前,该案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,2人被取保候审。
刘元平表示,欢迎民众积极举报食药环犯罪线索,对侵犯民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“过街老鼠、人人喊打”的局面,警民携手织就围剿食药环犯罪的天罗地网。(李庭耀)
来源:中国新闻网- 全国康养产业标准化工作交流会在成都圆满落幕
- 国家发展改革委: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
-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 端午节前粽子食品安全专项抽检 结果显示安全状况良好
-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《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》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
- 让食品生产日期找得到、看得清
- 《食药同源预制菜营养与质量标准规范》在京发布,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
- 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.73%
-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《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》
- 北京通州区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打造全链条社会监督机制
- 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召开夏季食品安全形势会商会议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
- 农垦系统全面启动“两大行动” 助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
- 2024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 聚焦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
- 安徽推广食品生产风险防控标识 强化源头治理
- 鹤壁淇滨区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推进会,全力守护师生“舌尖上的安全
- 河南安阳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,发放“督导证”强化包保工作